治理与管理篇Ⅰ

您所在的位置:网站首页 新河水库 投资人是谁 治理与管理篇Ⅰ

治理与管理篇Ⅰ

2024-07-13 17:47:06| 来源: 网络整理| 查看: 265

1、漳卫南运河流域与黄河故道的关系怎样?

 

黄河由远古时代至北宋时期多次改道迁徙,大多与漳卫南运河流域有着密切关系。

 

从传说中的大禹时代至王莽始建国三年(公元11年),黄河下游河道西起太行山南麓地区东北至天津一带入海,基本上是向北偏东方向(与今漳卫南运河系流向大致相同)。据记载,周定王五年(公元前605年),黄河在宿胥口决口改道,为黄河第一次大改道。此次改道经河南滑县、浚县、内黄、清丰、南乐,河北大名、馆陶,山东冠县、高唐、平原、德州,复入河北经吴桥、东光、南皮、沧县东入渤海。这与今漳卫南运河走向及所流经地区基本一致。西汉时,黄河下游分支有鸣犊河、屯氏河等,均在今河北沧州境内。

 

到北宋时,黄河分为北流和东流两股。北流河道由今河南南乐起,经河北馆陶、冀县、深县、河间、东光至青县合南运河至天津入海;东流河道从今河北大名起,下流至聊城、德州,东流在无棣与乐陵之间入海。无论北流或东流,大致都在漳卫南运河流域境内。此种局面,一直到南宋建炎二年(公元1128年)黄河夺淮入海为止。

 

2、“禹播九河”是怎么回事?

 

据《史记》记载,大禹治水主要活动在黄河流域中下游一带,包括今漳卫河流域平原。他总结了前人治水的经验教训,从以堤为主转变到以疏为主,这是人类历史治水思想的重大发展。据记载,当时黄河流到河北平原中部后又“北播为九河”。又据《尔雅》所列,九河为鬲津、钩盘、絜、简、胡苏、覆鬴、马颊、太史和徒骇河。关于九河的具体地理位置,历代史书记载不一,今也难以确指。不过,基本上可以肯定九河多位于今漳卫南运河流域内,具体位置当在山东德州与河北沧州之间。

 

3、引漳十二渠是谁修建的?建成后有什么作用?

 

引漳十二渠(又称西门渠)在魏邺地,即今河北磁县和临漳一带。关于何人主持修建了引漳十二渠,历史文献记载颇有出入。据《史记·滑稽列传》记载,“西门豹即发民凿十二渠,引河水灌民田”,这表明司马迁认为引水渠为西门豹所凿。而《吕氏春秋·乐成》认为,该渠为魏襄王时(约在西门豹后100年)邺令史起所建。《汉书·沟洫志》亦采用此说。经考证,后人一般认为“西门豹溉其前,史起灌其后”。

 

引漳十二渠建成后,当地老百姓大获其利。由于漳河水含有大量的细颗粒泥沙,有机质肥料十分丰富,引水灌田不仅可以补充农作物需水,而且能够填淤加肥,原来遍布于两岸的盐碱地得到了改良,使邺的田地“成为膏腴”,粮食产量较修渠前提高了数倍。

 

4、东汉末年曹操在漳卫南运河平原兴修了哪些运渠?

 

东汉建安五年(公元200年)官渡大战后,曹操踞北方。为了消灭袁绍残余势力,曹操于建安七年正月“遏淇水入白沟,以通粮道”,沟通了黄河与白沟的联系;建安十一年又开凿了平虏渠、泉州渠和新河,借助这些人工运渠,曹操率大军长驱直入征服了辽西、辽东地区,消灭了袁绍残余力量。随后为了经营邺都,曹操于建安十八年九月开利漕渠、白沟南通黄河,北达滦河,沟通了黄河与海河、滦河之间的联系。以上运渠的开发标志着海河各水系之间的联系与漳卫南运河水系初步形成,在漳卫南运水系演变史上具有重要意义。

 

5、隋代南北大运河北段——永济渠是哪一年开凿的?对唐代有何影响?

 

隋大业四年(公元608年),隋炀帝“诏发河北诸君男女百余万开永济渠,引沁水南达于河,北通涿郡”。永济渠分两段,一段从沁水入黄河口至今天津市,一般从今天津市至北京市南部,全长1000余公里。

 

唐代,为了发挥大运河的效益,加强了对永济渠的维修和扩建。永济渠和其他支渠或通向平原中部的产粮区,或连接东部的产盐基地,把那里的粮食物资源源不断地运往首都长安和内地。正如唐代诗人皮日休所言,运河“在隋之民不胜其害也,在唐之民不胜其利也”。

 

6、唐代漳卫河流域主要有哪些农田水利工程?

 

唐代是我国历史上空前强盛和繁荣的时期,国土广阔,农业发达,经济繁荣,实力雄厚。所有这一切都与水利兴盛密切相关。在漳卫南运河流域内的主要农田水利工程有以下三种:

 

一是引水灌溉工程。如引漳河水的天平渠、高平渠、金风渠、万金渠、菊花渠、利物渠等。

 

二是蓄泄工程。如卫黎阳(今河南省浚县)的新河、贝州经城?(今河北省巨鹿县东)的张甲河。

 

三是防洪工程。主要是漳河堤防,广泛分布于漳河流经的地方,断断续续,尚未形成系统工程,但对漳河防洪发挥了一定的作用。

 

7、北宋王安石变法期间,与漳卫河流域相关地区之淤灌事业取得了哪些成就?

 

北宋熙宁四年至十年,与漳卫河流域相关地区进行了大规模的引河水淤灌土地的活动,范围遍及大清河以南各地。其中,仅永年、深州、东光三地的淤灌面积就达19.3万多公顷。当时的引水水源,除黄河(当时,黄河在河北分为东流、北流两段)外,还有洺河、府河、滹沱河等。对此,北宋著名科学家沈括在《梦溪笔谈》中写道:“深、冀、沧、瀛、间、惟大河,滹沱、漳水所淤,方为美田”。

 

8、元代京杭大运河与隋代相比有什么特点?

 

元代定都北京后,为了南粮北运,朝廷对打通南北内河运输线进行了不懈的努力。至元二十六年(公元1289年)和至元三十年,会通河和通惠河相继凿成,沟通了海河、黄河、淮河、长江和钱塘江五大水系。从此,我国的内河船只从南向北可自杭州直达北京,形成了一条全长1700余公里的南北人工运道——京杭大运河。

 

与隋代大运河相比,元代大运河一是不必绕道洛阳北上,大大缩短了从南方到北京的运距;二是克服种种技术难关开凿了通惠河,打通了北京至通州之间的水上联系,解决了几代悬而未决的问题。通惠河位于海河流域内。这条运河对建都北京的元代来讲作用很大,所以忽必烈赐名通惠河。

 

9、元代华北地区灌溉事业有什么成就?

 

元世祖忽必烈即位之初,就注重发展农田水利,在全国推行劝农政策。中统元年(公元1620年),他下诏鼓励百姓开垦田地,种植桑枣,严禁地方官“擅兴不急之役,妨夺农时。”继之,设大司农司,专门负责农田水利事宜。

 

豫北黄河北岸的沁水下游地区,是古代有名的传统灌区。中统元年,开始重建引沁灌区工程的重要组成部分——唐温渠。中统二年,继续在沁水下游修建广济渠,经济源、河内、河阴、温、武陟五县,灌溉面积频广,百姓深得其利。

 

中统三年,忽必烈召见郭守敬,商计水利事宜,决定:一是在太行山南段东麓兴修两项工程即分别在顺德府(今河北省邢台地区)和在磁州、洺州(今河北省邯郸地区)开渠引水灌溉农田;二是在怀孟路(今河南省焦作市南部)一带扩大引沁灌区和开渠引黄河水灌溉农田。

 

此外,还在华北许多地方兴修了一些小型引水灌溉渠道。

 

10、元代科学家郭守敬对水利事业有哪些重大贡献?

 

郭守敬,字若思,河北省邢台人,是我国古代杰出的科学家之一。他一生致力于科学事业,在水利、数学、天文等学科上贡献最大。他在水利建设上取得的重大成就,更是代代传诵、青史留名。

 

郭守敬对水利事业做出的贡献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主持勘测设计和开凿了会通河和通惠河,使京杭大运河全线贯通,保证了南粮北运的畅通。

 

二是在通惠河开凿前,郭守敬“权以玉泉水引入行舟”。解决了坝河水源问题,保证了北京至通州两地间水运的畅通。隋后,重凿了金口河(该河始凿于金代,以永定河为源,但没有成功),以漕运西山木石和灌溉北京西北土地。由于浑河(今永定河)年年发生大水,为保证大都的安全,后又将金田河身堵塞。

 

三是在年青时代,郭守敬目睹家乡潦水、达活河和野狐河经常漫溢,便“审视地形”、“分画沟渠”和“立滩计工”,使三条河水各有归宿,为当地人民做了一件好事。

 

11、《畿辅水利议》是谁写的?有什么主张?

 

林则徐不仅是抗英销烟的民族英雄,而且对水利事业有所贡献。清道光十二年(公元1832年),林则徐在任东河总督时写了《畿辅水利议》,阐述了他对农田水利的主张。

 

在书中,他强调直隶“有水皆可成田”,甚至沿海碱卤之地也可变为良田,而视漕运为第二位。他认为:先在畿辅兴修水利,逐步推广种植水稻,进而实现“改河北流”;“先活田,后治水”,治水是为了溉田;先做局部试验,然后全面推广。

 

在治水方面,他针对魏源的“不治之治”说提出:“畿辅稻田之不广,良由人事之未修。”在处理蓄与泄的关系上,他强调了洼淀的作用。同时他还建议制定兴修水利的有关政策和具体的管理办法。

 

12、你能说明临清城的兴衰反映了京杭大运河对运河两岸城市的影响吗?

 

京杭大运河开通后,不仅加强了我国南北之间经济文化的交流,而且促进了运河两岸城市的发展。临清城的兴衰,集中反映了京杭大运河对运河两岸城市的影响。

 

临清是明清时期典型的运河城市,原来既无城市规模,也无商业可言。明永乐以后,会通河畅通,临清凭借地处汶、卫二水交汇处的优越地理位置,很快成为“挽漕之咽喉,舟车水陆之冲”的重要商城。从明景泰元年(公元1450年)临清建城至嘉靖二十一年(公元1542年)的100多年间,随着人口的激增和商品经济的发展,临清城两度扩建,形成内外两城。到了清嘉靖二十五年(公元1820年),临清城人口达46万(公元1450年建城时只有11000人)。

 

成也运河,败也运河。清道光四年(公元1824年),黄河溃决,运河淤梗。特别是光绪二十七年(公元1901年)漕运停止后,临清“满目劫灰,元气不复”。从而结束了长达400多年的繁荣历史。

 

13、你知道大沽高程的由来吗?

 

1901年,腐败无能的清政府与帝国主义列强签订了丧权辱国的“辛丑条约”,其中规定海河干流为各国驻津领事共管。为便于列强船只的出入,1902年英国海军驻华舰队派炮船“兰勃勒”号测量大沽浅滩,绘制了水下地形图。在此基础上,确定了大沽零点作为高程基准石。基准点以大潮期的平均潮位为准,高程是大沽浅滩外潮标(水尺)的53.34厘米。后华北水利委员会还于天津市河北区自由道院内设立一个永久性水准基点,并与全国大地测量高程网连接。其所测地形图等均使用此高程,称为大沽高程。由于受天津市地面沉降的影响,1978年天津市测绘处将原点移建于宝抵县境内岩基上。

 

1956年全国统一采用黄海高程后,海河流域的水利工程或沿用大沽高程,或两者混用,很不方便,同时也给工程建设带来不少麻烦。20世纪80年代后期,海河水利委员会组织有关单位进行海河流域基准点联测,将各地的大沽高程改为黄海高程。从此大沽高程不再使用,只在引用旧资料时加以说明。

 

14、《水经注》有关漳卫南运河历史情况之记载的意义是什么?

 

《水经注》是我国水利史上的一部重要文献,也是我国历史文化宝库中一颗光辉灿烂的明珠。它对我国主要河流的发源地、流经州县、沿途纳入的重要支流以及河流所经之处发生的一些重大事件等,都有比较详细的记载。书中第九卷、第十卷叙述的河流基本上是漳卫南运河的前身(沁水部分除外)。尽管它记述的是1400多年前的河道走向,与现在的漳卫南运河不完全相同,但对我们了解漳卫南运河的历史、研究它的发展变化及其成因,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

 

15、漳卫南运河流域劳动人民创造了哪些防治洪害的办法?

 

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漳卫南运河流域劳动人民创造了许多防治洪害的办法,有效地减轻或解除了洪水灾害,其主要防洪方略:一是筑堤束水;二是减河分洪;三是洼淀蓄滞;四是裁弯取直。

 

16、你知道漳河在秦、汉至南北朝时期(公元前221——公元589年)变迁的简况吗?

 

西汉末年(公元8年)以前,黄河南迁后才归属为清河支流。其走向大致自讲武城往东北,经成安东、肥乡东,于肥乡北先后纳入滏水(今滏阳河)、牛首水(今沁河),后往东北循黄河故道北上,于新河西南去黄河故道,折而东流,经冀县、枣强,于景县附近汇入张甲河右渎。

 

三国时(公元204年)曹操开白沟,由利漕渠与漳河相通。到北魏时(公元520年后),与洹滱、涞、濡、沽、滹沱同归于海。

 

17、隋、唐至宋、辽时期(公元589——1279年)漳河变迁的情况怎样?

 

隋炀帝开凿永济渠后,漳河作为南运河支流,纳入了海河水系。

 

唐代以来(公元618年)漳河改道比较频繁,虽仍有南、中、北三线之分,但此以前流经的范围更广。南道流经馆陶及其以南;北道流经小漳河以西,途经宁晋泊;中道介于二者之间,于沧州或青天县一带入永济渠(今南运河)。唐开元廿九年(公元714年),漳河自成安分为北、中两支,北支北行经肥乡、鸡泽、巨鹿、衡水、交河,于沧州南汇入永济渠;中支东北行,经广宗、威县、景县,于东光汇入永济渠。中支为主流。因北支和中支都入永济渠,因而当时漳、卫(御)是合流后入海。

 

另据《元和志》载:“洺、漳二水,在县东南二十五里合流。东入平乡县界。”当时洺河入漳河。

 

又据《新唐书·地理志》记载:唐代大修并扩大天平渠(古引漳十二渠之一部分)时,南与洹水(安阳河)相连。可见,当时的漳河,北通洺河,南连安阳河。

 

宋初漳河河道基本同唐末。但由于庆历八年(公元1048年)河决商胡埽,决水大至经今大名、馆陶、临西、枣强、衡水至青县,由天津附近入海,是历史上有名的黄河北流。这次黄河改道其北支又徙入海河平原,并夺占了部分漳河河道,因而使漳河又变成黄河的支流。

 

至熙宁十年(公元1077年),河决澶州南徙,“遂大决于澶州曹村,澶渊北流断绝,河道南徙东汇于梁山、张泽泺。”(《宋史·河渠志》卷九十二)。又至元丰四年(公元1081年),仍在澶州小吴埽溃决,黄河自澶州北注御河,大致走王莽河故道,再入永济渠。

 

金代(公元115—1234年)的一百多年间,黄河南徙夺淮,漳河又在以前有故道中行经,河流仍摆动无常。据《金史·地理志》记载:漳水或漳河行经的县有:临漳、滏阳、邯郸、永年、鸡泽、平乡、巨鹿、武邑、阜城、蓚(今景县)、东光;衡漳或衡水行经的县有:束鹿、静安(今深县东南)、武强、阜城;长芦水或葫芦河行经的县有:信都(今冀县)、武邑。其中漳水或漳河为当时的主流,其余皆为漳河支流。以金大定二十九年(公元1189年)为例,北支漳河仍行宋北道,至武强入滹沱河;中支漳河仍行宋中道,至东光入御河。

 

18、漳河在元、明、清至近代(公元1279—1948年)的变迁情况怎样?

 

元时,漳河仍分二支。至顺元年(公元1330年)北支自临漳向东北,仍在武强入滹沱河;南支自临漳东经魏县,至馆陶南合于御河。

 

明初至正统十三年(公元1488年)的70多年间,漳河有两支,一支由临漳行中道,经武安、曲周,由河间府趋天津入海;另一支则流至馆陶与卫河合。永乐九年(公元1411年),决张固村,合滏北流,行北道。正统十三年,御史林廷举奏:“疏肥乡水道,漳河遂通于卫。”(《肥乡县志》)。

 

明成化十一年(公元1475年),疏滏北流,将漳、滏二河分开。而漳河行中道或南道,这是滏阳河上段脱离漳河之始。

 

自明成化十八年(公元1482年)至隆庆六年(公元1572年),漳河均在南道范围内迁徙不定。

 

万历元年(公元1573年),漳河又北上合滏,走北道。据《大名县志》记载:“明万历元年漳水合滏而北出,不复经故道。二年北徙田成长安肥乡入曲周之滏阳河,而馆陶之流绝矣”。

 

自1588年至1684年,漳河分流,一支走北道,另一支走中道,来回滚动,是迁徙最频繁时期。

 

清康熙二十三年(公元1684年)至四十三年的20年间,漳河南、中、北三道并存。康熙四十年,直隶巡抚李光地言:“漳河分四支,三支旧运皆弱,一支归淀独强。迂大水时,当用挑水坝等法,使水分流,北不至挟滹沱以侵田,南不至合卫河以害运。”康熙帝批准其所奏。

 

据《大名县志》记载:“康熙四十三年,漳且南徙入支流矣,支流即经广平、元城、馆陶境入御河”。

 

尔后,到乾隆五年(公元1740年),河督顾琮根据总河白锺山关于漳河复归故道,以防泛滥卫河的奏请,实地察勘了自和儿寨至青县鲍家咀长六百余里的漳河河道,看到河身淤浅,两岸居民稠密。若漳河发生洪水,势难容纳。如按白锺山所请,将漳河改归故道,即危害直隶,然不由故道,则又害及山东。据此,提出的方案是:“惟有分泄防御,使两省均无所害,庶为经久之固。”后历经嘉庆、道光、同治、光绪等朝代,漳河又多次决口和改道,都在南道范围之内。

 

自明洪武元年(公元1368年)至清末的540多年间,漳河较大的改道约50次,走南道的时间最长,达389年,北道和中道并行的时间次之,116年。

 

清末漳河行南道,但入卫口亦曾多次变更至1942年自魏县南上村改道由徐万仓汇入卫河。至今河势无大变化。

 

19、四女寺减河系何时开挖的?

 

四女寺减河开挖于明代永乐十年(公元1412年),自减河上口到旧黄河约6公里,其下游大致是利用了当时的旧黄河。开挖竣工后的减河长229公里。弘治三年(公元1490年)置闸控制泄洪流量。清初,四女寺引河“淤塞已平”,乾隆二十七年(公元1726年)将泄水坝展宽,当时挑河的河段8400米,至九龙庙入老黄河(鬲津河),减河全长157公里。

 

20、明代农田水利管理实行地方卫所制,你知道南运河沿线主要有哪些卫所?

 

明代地方实行卫所制。一般以五千六百人为一卫,一千一百二十人为一千户数,一百一十二人为一百户数。卫所是军事组织,军户所在即为其辖区,平时和家人一起从事耕种。从农业生产角度来看,卫所制度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当时的生产情况。南运河沿线的主要卫所有:天津卫、天津左卫、天津右卫、德州卫、临清卫、沧州千户数等。

 

21、明朝嘉靖年间百泉河上修建了哪几座水闸?

 

明嘉靖年间百泉河上修建了五座水闸:

 

马家桥上闸,在辉县西北五里,百泉之南,嘉靖二十四年(公元1545年)知县郭淳创建,清代改名为仁字闸。

 

马家桥下闸,在上闸以南。嘉靖三十年(公元1551年)分守参议敖宗庆建,清代更名为义字闸。

 

张家湾闸,在辉县西南二里,敖宗庆建,万历元年(公元1573年),知县张一通重修,清代改名为礼字闸。

 

稻田所闸,在辉县西南五里,敖宗庆创建,万历七年知县聂良杞重修,清代更名智字闸。

 

裴家闸,在辉县西南十里,嘉靖十四年(公元1535年)巡抚章焕创建,万历十四年,知县卢大中重修。清代更名信字闸。

 

仁、义、礼、智、信五闸建成后,“壅水分由,艺以秔稻”。

 

22、清代雍正年间,在水利营田上采取了哪些举措?

 

雍正三年(公元1725年)畿辅大水,清政府命怡亲王允祥和大学士朱轼主持畿辅水利,陈仪经朱轼举荐佐允祥。雍正五年,设水利营田府。辖京东、京西、京南和天津四个营田局,怡亲王总理其事。陈仪“领天津局”,负责天津以南至静海、沧州等地的水利营田。雍正八年允祥死后,改设营田观察使二员,分管京东、京西的营田水利,陈仪任京东营田观察使。

 

从雍正五年至七年间,共经营水田约6000顷,当时即获丰收。

 

23、中国历史上主要引哪些河水济卫?

 

京杭大运河建成后,北方河段的水源不足始终是一个突出问题。会通河和通惠河等人工运渠除辟水源外,曾采取建闸渠化以保航深,满足漕运的需要。卫河段属天然河道,每逢枯季,河道浅涩,影响通航。因此,开辟水源引水济卫之举不断。引水济卫主要是:一曰引漳济卫;二曰引洹济卫(洹水亦名漳德河,今称安阳河);三曰引沁济卫;四曰引丹济卫(丹河是沁河支流);五曰引黄济卫。

 

24、解放战争期间,卫运河河务局共裁直弯道多少处?

 

解放战争期间,冀南解放区成立了卫运河河务局。该局在1946—1948年间,自南馆陶以下共裁直弯道22处,使河道长度由42.44公里缩短了8810米,减短为33.63公里。其中较大的南馆陶弯道由3053米减为250米;董庄弯道由1500米,缩短为30米;郑口弯道由1340米缩短为100米。

 

25、你知道漳卫新河的来历吗?

 

漳卫新河,历史上称鬲津河、老黄河、四女寺减河。它是在黄河故道的基础上经过人工多次疏浚、开挖而成。

 

《尚书·禹贡》记载的九河,据西汉河堤都尉许尚考证,徒骇最北、鬲津最南。古鬲津约在冀鲁边界的山东德州、陵县、河北盐山一带,也叫老黄河。后历经秦、汉、三国、晋、南北朝,到隋代河废而成古河道。

 

唐永徽元年(公元650年),剌史薛大鼎开无棣沟,大致在旧县以下利用了鬲津河。北宋时黄河东流又夺无棣沟在辛集以下河段入海。明永乐十年(1412年),开挖了四女寺减河,距运河闸口(今德州西北)6公里以东的河道,全部利用了古鬲津河。弘治三年(1490年),白昴凿小河12道,将四女寺减河上口移至四女寺镇。1972年春,又扩大疏浚了四女寺减河,改名为漳卫新河。

 

26、为什么修建祝官屯枢纽?建成后起到了什么重要作用?

 

卫运河原为自天津至新乡间的一般航道。1965年后,卫运河连年干旱,基本不能航运。为此,1968年初,水电部军管会与交通部共同提出了《卫运河临清至德州段复航规划报告》。建议首先恢复临清至德州段航运,在四女寺枢纽上游58.2公里处(祝官屯)修建水深5米的船闸。鉴于此,将祝官屯枢纽列入漳卫河中下游扩大治理工程项目中。该枢纽1974年开工,1977年竣工。

 

祝官屯枢纽建成后,拦蓄卫运河水,为河北省衡水地区、山东省夏津、武城等县提供了灌溉用水,自1984年3月至1994年共计引水10多亿立方米。在引黄济津、引黄济冀等输水工作中,起到了重要调节作用。

 

27、你知道万金灌区的来历吗?其效益如何?

 

万金灌区是豫北著名的老灌区之一,已有1300多年的灌溉历史。唐朝咸享3年(公元672年),相州刺史李景带领民工在西高平村于洹河(即安阳河)上筑堰开渠,引水灌溉。史载“利用渠水灌田,其利不下万金”,故曰“万金渠”。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又相继建了胜利干渠及其他配套设施,使灌区形成了既服务于城市供水和防洪,又能抗旱补源的综合性水利工程。除保障安钢和安阳火电厂用水外,并灌溉安阳、鹤壁两市218个村庄的25333公顷农田,效益十分显著。

 

28、漳卫南运河流域最大水库兴建于何时?有何效用?

 

漳卫南运河流域最大水库是岳城水库,是漳卫南运河水系最大的一座大型控制性水利工程,位于河北省磁县与河南省安阳交界的漳河干流出口处,控制流域面积18100平方公里,为漳河流域面积的99.4%,总库容达11.8亿立方米。目前水库防洪标准已接近2000年一遇。1959年动工兴建,至1970年全部完成。

 

岳城水库是以防洪、供水为主兼有发电、养鱼等综合效益的大型水利工程1963年特大洪水,岳城水库最大下泄量3500秒立米,削减洪峰50%,减轻了下游灾害。1996年特大洪水,削减洪峰83%,下游河道没有决口,减灾效益达100亿左右。从1962—1992年为农业供水13.37亿立方米,为工业和城市生活供水7.46亿立方米。

 

29、我国平原地区最大枢纽——四女寺枢纽工程位居何地?何时兴建?有何效用?

 

四女寺枢纽工程位于山东德州武城四女寺镇。该枢纽1957年兴建,1958年竣工。由进洪闸、节制闸、船厂闸等建筑物组成。1972年扩建时,新建一座北进洪闸,同时对原南进洪闸、节制闸改建,形成了现在的枢纽。以闸多且集中而闻名国内。

 

该枢纽把卫运河水一截为三,洪水从南进洪闸下泄至老减河,从北进洪闸下泄至岔河,然后两河汇合成漳卫新河,入渤海;水经节制闸,走南运河,经德州、沧州、直抵天津入渤海。

 

1963年特大洪水,该枢纽发挥了控制和调节分泄洪水的巨大作用,确保了天津市和津浦铁路的安全。该枢纽工程多次在引黄济津、引岳济津、引黄济冀等方面发挥了巨大的经济效益。

 

30、引黄入卫临清立交穿卫枢纽座落在何处?何时兴建?引黄入卫工程由哪三部分组成?兴建缘由是什么?

 

引黄入卫临清立交穿卫枢纽座落在卫运河临清水文站以上4公里处。由右堤外明渠、穿右堤涵闸、右滩明渠、穿卫运河主槽倒虹吸、左滩明渠、穿左堤涵闸等建筑物组成。设计过水能力75秒立米,设计输水量5亿立方米。

 

该工程1993年9月兴建。

 

引黄入卫工程由山东省引黄入卫、临清立交穿卫枢纽及河北省接水工程三大部分组成。

 

立交穿卫工程将黄河水直接送入河北省解决了河北省东南部地区水资源严重短缺问题,而且避开了卫运河污染源,水质好,输水损失少,送水有保证,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十分显著。

 

31、国家何时将恩县洼定为滞洪区?设计最大滞洪量是多少?何时何地修建了恩县洼进、退水闸?

 

1954年6月,国家正式将恩县洼定为滞洪区。该滞洪区座落在山东省武城县境内,总面积325平方公里。设计最大滞洪水量7亿立方米。由国家防汛抗旱指挥部直接调度运用。历史上曾于1954年、1955年、1963年三次滞洪。

 

1968年修建西郑庄进洪闸,同年在牛角峪修建退水闸。

 

32、大名泛区位于何地?设计滞洪量多少?建国后该区运用过哪几次?

 

大名泛区位于河北省大名县漳、卫河相交处的三角地带。泛区面积162平方公里,设计滞洪量2.8亿立方米。

 

建国后,大名泛区先后运用了6次:一是1952年8月初在升斗铺附近决口分洪;二是1953年8月4日在魏县右堤双庙决口分洪;三是1954年两次分洪,分别是1954年8月4日与9月2日在升斗铺分洪;四是1955年8月18日与9月8日两次在升斗铺分洪;五是1956年7月25日升斗铺分洪和8月6日卫河左堤决口分洪;六是1963年特大洪水,8月7日漳河右堤临漳县境内三宗庙、二分庄、后佛屯和魏县东王庄扒堤分洪。

 

33、目前漳卫河流域有多少大型灌区?其中渠灌灌区和引黄灌区各有多少?

 

目前,漳卫河流域有2万公顷以上的大型灌区5处,其中,渠灌灌区3处,引黄灌区2处。

 

在渠灌灌区中,漳河有3处,即民有灌区、漳南灌区、红旗渠灌区。

 

在引黄灌区中,河南省豫北地区2处,即人民胜利渠灌区、武嘉灌区。

 

34、申街分洪闸何时兴建?有何效用?

 

申街分洪闸系1945年7月兴建。冀南行署经过察勘选定在尖冢南至馆陶县交界的卫运河左岸申街附近建闸,分洪闸闸洞长30米,宽15米,高24米。

 

卫运河是流经冀南解放区的一条主要河道,由于上游来水量大,下游宣泄不及经常受灾。所以修建此闸,以分洪为主,适当照顾灌溉。该闸完工后,免除水灾3万顷,灌溉良田2000顷。

 

35、目前,漳卫南运河流域有多少座山区水库?总库容、防洪库容各多少?有几座平原水库?

 

新中国成立后,漳卫南运河流域山区共建成328座水库,其中大型水库4座,中型水库27座,小型水库297座。总库容为27.79亿立方米,防洪库容为17亿立方米。

 

漳卫南运河平原水库2座(中型),库容为1.376亿立方米。

 

36、漳卫南运河水系主要有哪些滞洪区?

 

漳卫南运河水系主要滞洪区共10处,设计蓄水量合计为18.33亿立方米。10处滞洪区分别是:良相坡、长虹渠、白寺坡、共产主义渠西、小滩坡、柳围坡、广润坡、任固坡、大名泛区、恩县洼。

 

37、漳河上共修建了多少座水库?其中大型水库是哪几座?

 

漳河上共修建水库126座,总库容22.72亿立方米。其中大型水库4座,总库容17.68亿立方米;中型水库11座,总库容4.43亿立方米;小型水库111座,总库容1.21亿立方米。漳河上4座大型水库是后湾水库、关河水库、漳泽水库、岳城水库。

 

38、卫河上有多少座水库?其中大中型水库是哪几座?

 

卫河上修建各类水库共154座,总库容为6.10亿立方米。其中大型水库一座系小南海水库;中型水库系群英水库、石门水库、陈家院水库、正面水库、狮豹头水库、塔岗水库、夺丰水库、琵芭寺水库、汤河水库、弓上水库、双泉水库、漳武水库、南谷洞水库等13座。

 

39、你知道漳卫南局所辖范围内,漳卫南运河水系骨干河道长度是多少?

 

漳卫南运河系骨干河道长度为818公里。其中漳河119公里,卫河209公里,卫运河157公里,南运河45公里,漳卫新河244公里,共产主义渠44公里。

 

40、新中国成立后,漳卫南运河流域掀起了哪三次大规模治理?

 

新中国成立后,漳卫南运河流域掀起了三次大规模治理。即1956年第一次大规模治理,1957——1958年第二次大规模治理和1971——1976年第三次大规模治理。[Page]

 

1956年掀起第一次大规模治理。开挖疏浚河道100多公里,修建了四女寺分洪口门和甲马营分洪埝。

 

1957——1958年为第二次大规模治理。主要有退堤、切滩、裁弯、复堤等。卫运河两岸修堤长达374公里,裁弯46处,缩短河长30公里,护险工61处,修建了四女寺大型枢纽工程和武城、临清两座钢筋混凝土大桥。1963年大水以后,在毛泽东主席“一定要根治海河”号召下,加快了治理步伐。1964——1968年,修建了恩县洼西郑庄分洪闸,恩县洼牛角峪退水闸。并对卫运河右堤进行了加高培厚。

 

1971——1976年,为第三次大规模治理,标准为防御1963年大洪水。项目主要为退堤51段,缩堤6段,裁弯15处,堤防整修加固300余公里,同时修建了祝官屯枢纽,扩建了四女寺枢纽,使行洪能力比建国初期提高了10倍。

 

41、1963年后及1982年引黄引岳济津后,南运河进行整修治理情况怎样?

 

1963年大水后,沧州地区吴桥、东光、南皮、交河、沧县、青县对各县所属堤防进行整修,共修堤114.8公里,整修险工81处。

 

1982年引黄引岳济津结束后,1983年——1984年,国家投资2248万元对南运河进行整修。主要项目有河道清淤,单堤加戗、堤防整修、险工护岸。共完成整修堤防286公里,清淤37公里,险工护岸82处,还修建了吴桥县第六、东光县连镇、南皮县肖圈、交河县杨圈等引水涵闸。

 

42、北陈屯枢纽位于何处?何时兴建?主要任务是什么?

 

北陈屯枢纽位于河北省沧州市药王庙和北陈屯两村之间南运河上。1973年6月竣工,总投资232万元。

 

北陈屯枢纽主要任务是:与捷地分洪闸统一调度,联合运用,在四女寺节制闸向南运河下泄洪水300立方米每秒时,节制壅高水位保证经捷地分洪闸下泄180立方米每秒,控制北陈屯下泄不超过120立方米每秒,兼有蓄水、灌溉、航运、供水等综合效益。

 

43、捷地分洪闸何时兴建?位于何处?主要作用是什么?

 

明弘治三年(1490年)开挖捷地减河时,在减河上口建捷地分洪闸。该闸以后不断扩建改造,至1933年改建成8孔闸(即现捷地闸)。

 

捷地分洪闸位于河北省沧县捷地镇西南,分洪闸由130米的引河与南运河右岸相联接。

 

捷地分洪闸与北陈屯节制闸统一调度,联合运用,由北陈屯节制闸控制下泄120立方米每秒,捷地分洪闸分泄180立方米每秒。此闸在50年代、1963年汛期以及80年代引黄引岳济津期间,对保证捷地以下南运河安全行洪和冬季输水起到“太平门”作用,效益显著。

 

44、子牙新河穿运枢纽何时兴建,位于何处?主要任务是什么?

 

子牙新河穿运枢纽1966年10月动工,1997年竣工。位于河北省青县周官屯村村南、兴济镇北、子牙新河和南运河交叉处,是子牙新河穿南运河的交叉工程。其主要任务是根据子牙新河与南运河洪峰流量及河底高程相差较大的特点,按照大小洪水分别对待的原则,采用平交立交结合的方式,大水时两河洪水在子牙新河滩地平交汇流,中小水时南运河水经渡槽下泄,子牙新河洪水由渡槽下的涵洞排除,各不相扰,以解决两河洪水交叉矛盾问题。它以防洪为主,兼有输水航运、灌溉等综合效益。全部工程包括南运河节制闸、子牙新河主槽穿运涵洞渡槽、北排河穿运涵洞渡槽、南运河改道、导流堤及引水压槽等。

 

45、九宣分洪闸何时兴建?位于何处?

 

九宣闸位于天津市静海县靳官屯马厂减河首端,主要为分泄南运河洪水经马厂减河入海。该闸初建于清光绪六年(1880年),当时称靳官屯大闸,亦称宣九桥。5孔,总宽41.03米。1955年、1965年分别对该闸进行加固翻修。1973年12月交天津河道闸站管理。

 

46、南运河上改道闸位于何处?该工程如何运用?

 

南运河上改道闸位于天津市静海县十一堡,是南运河末端的控制工程。1951>年开挖独流减河时,在南运河大杜庄附近被减河横断处做上下游改道工程。上游自独流镇开挖新渠,至十一堡与子牙河汇合,由于子牙河底较南运河底约低2米,在汇合处建节制闸及船闸各一座,以调节水位,维持航运。南运河水流入子牙河后,为使下游区间航运、灌溉及引水水源不致断绝,自西河于第六堡处开挖下游改道新渠,至大沙窝与南运河相接,在新渠上口建进水闸1座。改道工程完成后,南运河水即经上改道入子牙河,再由西河引水经下改道新渠进南运河,航运船只则改由上改道经西河闸至天津。

 

47、良相坡滞洪区采用什么滞洪方式?运用原则是什么?

 

良相坡滞洪区位于共产主义渠和淇河交汇处的共产主义渠以北、淇河以西,面积59.2平方公里。采用自然滞洪方式。滞洪水位66.6米,相应蓄洪量0.59立方米。

 

运用原则:当淇河洪水超过闫村自然溢洪口门高程(口底高程68.3米)共产主义渠洪水超过弃土豁口高程时,即自然向坡内漫溢。良相坡滞洪区是运用机率最高的一个,1955——1985年坡内滞洪7次。1963年最高滞洪水位67.92米,相应蓄洪1.45亿立方米。

 

48、柳围坡滞洪区位于何处?其运用原则是什么?

 

柳围坡滞洪区位于卫河右岸,申店隔堤将其与长虹渠滞洪区隔开。当设计水位65.6米时,蓄洪量1.25亿立方米,淹没面积91.5平方公里。其运用原则是:当长虹渠水位(牛寨)超过63.5米时,如继续上涨,可在倪弯—船流庄或船流庄—府君庙段扒口分洪。

 

49、为何叫长虹渠滞洪区?滞洪原则是什么?建国后共滞洪几次?

 

长虹渠滞洪区位于右河右堤以东浚县与滑县交界地带,西南有申店隔堤与柳围坡滞洪区相隔,东有太行堤(亦称汉堤,俗名古阳堤),因长虹渠穿过滞洪区而得名。区内面积66.5平方公里。设计滞洪保证水位62.6米(牛寨),相应滞洪量1.2亿立方米。其运用原则是:当卫河小李庄水位超过66.0米时,在淇门(或经河南省批准的分洪地点)破堤分洪入长虹渠,并倒灌于柳围坡;当坡内牛寨水位达63.3米仍上涨时,除提闸泄洪外,并扒开曹湾溢洪堰土堤泄洪入卫河,再扒开对岸王湾进口堤泄洪入白寺坡。滞洪区建成后共运用5次。

 

50、1963年共产主义渠西滞洪区滞洪量多少?滞洪区运用原则是什么?

 

共产主义渠西滞洪区地处河南省浚县境内,由上下游两片不相连的自然洼地组成。设计滞洪水位,上、下游片分别为63.2米和60米,相应滞洪量0.58亿立方米。1963年大水时,在枋城扒口分洪,滞洪区滞洪1.76亿立方米。

 

滞洪区运用原则是:当共渠刘庄闸下泄流量超过400立方米每秒时,在童山东北共渠左堤豁口分洪入共渠西下游片滞洪;当淇河来水较大时,在淇河枋城西破淇河左堤分洪入共渠西上游片滞洪。

 

51、白寺坡滞洪区位于何处?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滞洪几次?进、退洪口各在何处?

 

白寺坡滞洪区位于卫河左岸、西临淇河,北靠火龙岗、东南为卫河环绕。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进洪2次,分别为1956年和1963年。

 

白寺坡滞洪区的进洪方式为破堤分洪,进洪口在王湾与康庄之间的卫河左岸,退洪口在盐庄西与共渠右堤之间。

 

52、小滩坡滞洪区何时兴建?运用原则是什么?

 

小滩坡滞洪区位于卫河右堤以东浚县、内黄交界处,东邻二道防线。该滞洪区系1955年为弥补上游坡洼滞洪量不足而兴建的。其运用原则是:当白寺坡中心农场水位达60.0米,上游来水继续增大时,先在老观咀和刘石井南卫河右堤分洪入小滩坡下部,经浚内沟退入卫河;若上游来水继续增大,再破圈里村南卫河右堤分洪入小滩坡上部。[Page]

 

53、任固坡位于何处?何时建成?进洪、排洪采用什么方式?

 

任固坡滞洪区位于卫河左岸汤阴县东部、汤河、卫河汇流的三角地带。1963年建成。滞洪区进洪和退洪均采用临时扒口方式。进洪口在北五陵东,排洪时在故城东扒汤河堤入卫河。运用原则是:当小滩坡水位达58.5米时,在北五陵东卫河左堤扒口分洪入任固坡。若遇更大水则从任固坡沿卫河以北行洪。

 

54、广润坡系什么河流之滞洪区?集水面积是多少?运用原则是什么?

 

广润坡滞洪区位于汤阴县与安阳县交界处,汤、羑水通、洪水河等汇流于此,集水面积1150?平方公里。设计滞洪水位57.0米,滞洪量0.6亿立方米,区内面积47.5平方公里。

 

广润坡运用原则是:当汤河双石桥水位63.0米,上游来水继续增大时,在双石桥西扒开汤河左堤分洪入广润坡。

 

55、漳卫南运河系骨干河道洪水如何调度?

 

当漳河达到保证标准,需要在穿漳涵洞以下向大名泛区分洪时,由河北省按调度意见执行。当卫河达到保证标准,需要用沿河坡洼滞洪时,由河南省按调度意见执行。当卫运河达到保证标准,需要向恩县洼分洪时,由海河水利委员会报请中央防总批准,由山东省执行。 



【本文地址】

公司简介

联系我们

今日新闻


点击排行

实验室常用的仪器、试剂和
说到实验室常用到的东西,主要就分为仪器、试剂和耗
不用再找了,全球10大实验
01、赛默飞世尔科技(热电)Thermo Fisher Scientif
三代水柜的量产巅峰T-72坦
作者:寞寒最近,西边闹腾挺大,本来小寞以为忙完这
通风柜跟实验室通风系统有
说到通风柜跟实验室通风,不少人都纠结二者到底是不
集消毒杀菌、烘干收纳为一
厨房是家里细菌较多的地方,潮湿的环境、没有完全密
实验室设备之全钢实验台如
全钢实验台是实验室家具中较为重要的家具之一,很多

推荐新闻


图片新闻

实验室药品柜的特性有哪些
实验室药品柜是实验室家具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主要
小学科学实验中有哪些教学
计算机 计算器 一般 打孔器 打气筒 仪器车 显微镜
实验室各种仪器原理动图讲
1.紫外分光光谱UV分析原理:吸收紫外光能量,引起分
高中化学常见仪器及实验装
1、可加热仪器:2、计量仪器:(1)仪器A的名称:量
微生物操作主要设备和器具
今天盘点一下微生物操作主要设备和器具,别嫌我啰嗦
浅谈通风柜使用基本常识
 众所周知,通风柜功能中最主要的就是排气功能。在

专题文章

    CopyRight 2018-2019 实验室设备网 版权所有 win10的实时保护怎么永久关闭